本文作者:sukai

女儿红分集剧情介绍(女儿红连续剧)

sukai 04-19 25

  一个声音,

  一幕场景,

  很遥远,

  也很近——

  

  “女士们、先生们:辉煌的八月,美丽的巴黎,终于驱散战争的阴霾,迎来了这座苦难城市的新生。今天,在这个和平的日子里,我们大家正在品味的,这款琥珀色的黄酒,来自仍深陷苦难的世界东方。它的名字叫女儿陈(女儿红)……”

  这是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36集电视连续剧《女儿红》的引子。荧屏画面上,头戴礼帽的酒行老板杜尔萨,娓娓而谈,与手端黄酒、喜气洋洋的人们一道,分享着走进新生活的琥珀样的光亮。

女儿红分集剧情介绍(女儿红连续剧)

  故事便从这儿讲起。一个“来自中国江南绍兴小镇上的美酒与酿酒人的故事”,顺着“引子”中与杜尔萨一同出现的江南女子讲述“母亲”,剧情便从民国初年出发,如悠悠鉴湖之水,漫过历史,在观众面前荡漾开来。“绍兴”二字,迅速成为眼下平平常常的一幕幕夜色里,跃动在我们耳畔并不平常的名字,引人期待和遐想。

  

  期待什么呢?

  伴着《女儿红》,我们期待领悟“绍兴”二字的分量有多重。

  我们并不认识“杜尔萨”,但是认识荧屏画面上的一切。那人、那物、那景,一如我们邻家的大叔和帅哥美女,一如我们日常生活的家庭里珍藏的一坛酒,一如我们常常走过的小石桥老台门……因为熟悉而亲切,因为亲切而美好。面对这样的美好,谁也难以拒绝。我不禁心生谢意,感谢杜尔萨先生倾情“世界东方”的牵挂与赞美。他心中的“世界东方”,就是那个出黄酒的地方。已经播出的几集电视剧中,我们看到了来自世界东方,糯米做的黄酒,与出自法国,葡萄做的红酒走在一起。这,不正是绍兴代代相续的期待?我们因此畅想着,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“一带一路”上,响起了绍兴黄酒的醉人合唱。

  

  一部《女儿红》,让我们期待“绍兴故事”的厚积厚发。

  绍兴是黄酒走得远也回得来的原乡,这里给了黄酒血和骨,因此这方水土酿酒也酿故事。故事里有理想、有精神,有中华文化的不竭力量。一个酒坛子,在清远师太等师傅的手中,成为匠心独运的花雕。花雕不说话,却有深意来。剧中有这样一段对话——这花雕坛子如此精美,出自何人之手……是我们莲花禅寺的清远师太一笔笔亲手绘制……清远师太在佛教净地怎做盛酒之器……盛酒之器能装酒也能装清泉,清者自清,浊者自浊……小细节中有大义。这为《女儿红》故事演进中的民族精神气节作着铺垫和准备。王庆祥、刘威等老戏骨以及王力可、沈泰等青年演员所扮的民国“绍兴人”,向我们再现了只能在地方志上见到的“绍兴黄酒1915年获得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”的那一刻。这一抹荣光,至今仍激励着与黄酒业同醉的人们坚定前行,迎接新的光荣。应了《女儿红》主题曲所唱的——“人心清,乾坤正/古越龙山通空灵/寒沙,收风景/好雨,绣花容/女儿红,醉天下/心有轩辕求大同……”酒的文化蕴含激情,也意味浓烈,而惟有心荐轩辕行则远。

  

  意象丰富、充满象征色彩的《女儿红》,让我们期待好戏在后头。

 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,一个产业有一个产业的风云跌宕。人、产业、城市的昨天和今天,正是历史的生动缩写。据这部电视连续剧《女儿红》出品人之一、黄酒集团董事长傅建伟提供的权威资料说,作为一部由我市“古越龙山”联合摄制、首次全景式展现中国黄酒文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,观众将会完整地看到:一群仁义诚信、胸襟宽广、酒德高尚的酒商形象,他们以酒为荣,做酒更做良心。自小在酒坊长大的女主人公赵一迪深受“酒德高于酒品”的祖训熏陶,用心酿制“女儿陈”,不仅传承了古越花雕的大美文化,还弘扬了鉴湖儿女爱酒爱家爱国的博大情怀。她在经历了百般委屈和生死选择之后,决意“好好活下去”。当家乡绍兴乃至全国酒行居于危乱之时,这个看似温婉柔弱的女子毅然以酒坊掌门人的角色,挺身而出,以高超的制酒技艺、高尚的酿酒品德和过人的胆识智慧,与入侵的日本同行在黄酒贸易的较量中力挽狂澜,使中国黄酒立于不败之地。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诚表达,挖掘提炼了传奇故事背后的人性深处之美,塑造了仁义礼智信的酒魂,揭示了中华民族忠义、诚信、坚忍、包容、勤劳、勇敢的优秀品格。电视剧一开始的矛盾冲突就在酒业、情爱中展开,并以中华文化视角、江南人文情怀融为一体的故事,演绎成一部中国黄酒文化与绍兴人文品质的史诗。渐渐展开的酿酒人生和酒乡风情,令生于此长于斯的绍兴人因为“地缘、人缘之近至亲”而欣欣然。

  电视剧《女儿红》的好戏,肯定还在后头;“女儿红”的明天,肯定还有好戏。

  也正如鼓足一股劲砥砺前行的今日绍兴。我们满怀期待。

  《女儿红》,不只是“女儿红”。

  

2017.05.29.《绍兴日报》

文/严平

阅读
分享